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居民自建房统筹重建!天心区沙湖村片区敢于做“长沙首创”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08 07:21:59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福芳

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的沙湖村片区,因地处城中心,交通方便,吸引了不少流动人口混居。

片区的自建房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城市发展,流动人口增加,热闹的沙湖村成为了流动人口租房的重点选择片区,为了追求利益,居民不断私自加层改建,日积月累下,片区已是一幅层层叠叠,屋贴屋、楼挨楼,一条条小巷仅够一人通过。

严重房屋结构安全与消防安全隐患、私搭乱建的电线、墙体开裂、楼面渗水……安全隐患房屋在片区占比高达88.4%。

沙湖村片区共有157栋自建房。

“终日不见阳光,睡了几十年的湿铺子了”“哪天要是起火了,消防车都进不来”“倒金字塔的楼,每次路过心里都会打个寒颤”……片区改造已经成为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揪心事。

该片区也成为了长沙市挂牌督办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集中连片区域之一。

一场无经验可循的“统筹重建”战役在沙湖村片区拉开帷幕。

拆除“不定时炸弹”,迫在眉睫

10月7日,记者眼前的沙湖村片区统筹重建157栋自建房和16栋公房已全部拆除倒地,几台挖机正在抓紧作业,工人正在倒房的周围建围墙。

“新房马上就要启动施工,一年左右时间,这里将崛起一处现代化的新小区,沙湖新村居民也将就地回迁,实现危房变安居。”金盆岭街道党工委书记夏天指着一块废墟展望道。

8月份以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光景。

100多栋房屋,层数1至8层不等,挨挨挤挤成“握手楼”(相邻的住户打开窗户双方可以握手)。八成以上房屋面积为违法加建,下窄上宽“垒”成了“倒金字塔”,行走在仅够一人通过的小巷,抬头满目飞线,不见天日。

违规加建,形成了倒金字塔结构。

在这里,不少业主还把违法加建改成小宾馆出租,导致来往人员复杂,路灯、监控等设备也不完善,片区内隐患重重,成为市级挂牌督办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集中连片区域之一。

不仅如此,这里公共活动场所、消防设施、公共厕所、垃圾站等服务配套严重不足。

与沙湖村片区隔路相望、家住夏家冲社区的谭阿姨时常忧心忡忡:“路太窄了,哪户起了火,消防车进不来,老人要去医院,120急救车也进不来。”

“我们也知道加建不安全,也怕哪天就垮了,但是每加建一层,一年就有大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收入,还是很诱人的,就存着了侥幸心理。”住在这里30多年的赵阿姨袒露心声。

去年,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天心区特别针对沙湖村成片自建房危房及衍生安全问题,组织专班探索整治模式。经专业检测,沙湖村片区D级危房16栋、C级危房83栋,部分房屋有墙体开裂、楼面渗水等现象,存在巨大结构安全隐患和消防安全隐患。

去年12月,天心区委、区政府成立沙湖村片区统筹重建项目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担任指挥长,区直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抽调精锐力量组成攻坚领导小组,指挥部先后6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一场攻坚行动轰轰烈烈打响。

拆除片区房屋后为何选择“统筹重建”

“都知道沙湖村片区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为何一直没征拆?”在沙湖村片区统筹重建项目指挥部,记者问道。

“沙湖村片区自建房屋私搭乱建是多年来形成的,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大规模发现时已成这样。不仅如此,片区九成以上空间实际是市政公共空间。经测算,24.45亩范围内除了天剑路的路幅和规划绿地以外,只有2.6亩左右可以用作开发,不具备开发商征地拆迁的商业价值,只能由政府出面统筹重建。”金盆岭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江宇介绍。

拆除违建现场。

可如此大规模且产权模糊、业态多元、人员复杂的自建房整治项目,如何统筹重建?长沙并没先例可参考。

没有经验可循,天心区就探索自己的路子。他们坚信,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沙湖新村项目应该且必须打造成“守安全”“防风险”“解民忧”“保民生”的自建房整治示范标杆项目。

在严格对照自建房专项整治要求,认真倾听群众诉求,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后,沙湖村片区统筹重建工作方案制定:拆除片区房屋,通过一年左右时间完成统筹重建和回迁安置,实现危房变安居,全面提升片区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然而,方案还在征求意见阶段,就遇到了问题。

“主要是居民意见不一。”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在拆除房屋和重建分房方面,部分居民提出了不同意见。

为此,金盆岭街道专门出了一本“沙湖村居民自建房统筹重建项目宣传手册”,对居民的一个个问题进行解答。

“为什么是集中重建而不是原址独栋重建?”——片区绝大部分区域属于规划路幅和绿地,不具备独栋重建条件。

“重建房屋面积怎确定?”——以原产权面积为基础,重建采取集中统一修建楼房模式,参考原有合法面积设计不同大小户型。

“原有违章面积能不能以面换面?”——未认定为合法面积的违章建筑,不计入“以面换面”。

“新房有哪些面积,怎么选?”——有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3种户型,片区居民可选择跟自家房屋产权面积相近的户型。

一个个问题被提出,并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拿出现有条件下的最优方案,我们全面梳理各项技术指标,反复测算对比,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与片区居民共同商讨重建方案,经过60余次易稿,小区设计稿才最终出炉。”江宇告诉记者。

“听到要拆房的消息,一开始确实无法接受。但我是党员,也是志愿者,深知违建的危害,也深知群众工作的不容易。”吴阿姨是第一批在拆房重建合同上签字的经营户。

越来越多住户思想开始松动、转变。

重建后房屋效果图。

记者也在全新设计图上看到,几栋高层建筑错落矗立,简约、大气又不失时尚。方案还大幅增加了片区绿化比例,为居民配套了地下室、停车场、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同时增设了部分商业面积。

“统筹重建”系长沙首创,有哪些启示

沙湖村片区统筹重建是长沙自建房专项整治中的“硬骨头”,“统筹重建”又是长沙首创。在推进过程中,有些什么经验和启示?

自建房已全面拆除。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天心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强力推进业态清理、人员清流、危房拆除等各项工作,从根本上消除片区安全隐患。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全员行动、全域发动,围绕房屋安全、产权归属、经营业态及居民家庭情况等深入开展地毯式摸排,对片区173栋179户房屋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逐户上门开展民意调查,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意向,多次召开居户代表大会,与片区居民共同商讨重建方案,再经过反复测算对比,选出最优方案。

志愿者上门收集资料,劝导搬离。

——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定时定点播放政策宣传内容,每日通过居民微信群推送安全提示信息,形成人人懂安全知识,个个知工作进度;充分发挥网格功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统筹重建工作,片区30余名党员、50余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协助深度参与收集资料、流动人口劝退等各项工作;从居民关注关心的重点内容着手,逐户上门开展政策宣讲,每周定期开展集中咨询答疑活动,主动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切实打消群众疑虑。

——联合整治破局。大力开展联合整治行动,迅速关停围挡违规门店84个、麻将馆26个,清退房屋出租房2300余间,片区违法经营性行为全部关停;专人包栋、逐一上户,清理劝退流动人口约5200人,对于他处无房的住户,积极联系中介进行妥善安置;日安排、周计划,迅速完成违章建筑拆除,并组织8个入户工作组强力攻坚,24小时值班备勤,周密做好拆违现场秩序维护。

——确保确权全过程公开公正。制定产权认定专项工作方案及联审资料清单,构建了自发布公告至审核认定的全过程闭环式工作流程;严格依法依规确定房屋产权面积,避免违章搭建加建面积计入合法产权面积;坚持“二审二公示”,产权初步认定结果公开征求居民意见,对居民提出的异议逐一进行甄别核实和答复,在此基础上进行联合会审,并将最终认定结果进行公示,确保确权全过程公开公正、阳光透明。

——扎实做好群众帮扶关怀。细致开展居民过渡安置,主动为他处无房住户寻找过渡房源,按政策发放租房补贴,为23户困难居民提供周转用房,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家庭,安排专人专车协助搬家;针对片区部分居民无固定工作,原先主要以房屋出租和门店经营为收入来源的情况,统筹辖区资源,提供保洁、保安、快递等工作岗位,成功帮助6个家庭解决就业问题。

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实干想办法。

沙湖村片区居民自建房统筹重建项目指挥部全体人员坚持在探索中找问题,在实践中寻答案,在创新中求突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以统筹重建破局的危房整治之路,形成了“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多方共治”的新格局。

作者: 张福芳

责编:范远志

一审:范远志

二审:王晗

三审:谭登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