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入挖掘保护本土红色资源,创新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水载外韵,兴邦筑体魂”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在资兴市第三中学、资兴市三都镇流华湾村及资兴市凤凰路社区,围绕“赓续时代薪火,讲好资兴红色故事”主题开展了三场红色论坛活动。
实践团成员在资兴三中开展红色论坛
7月7日上午,实践团在资兴市第三中学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红色论坛活动。实践团成员曹萌通过动画短片、趣味游戏等多样形式,将理论学习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深刻理解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砥砺前行。
资兴市关工委副秘书长曹含勇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资兴红色故事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在资兴市三都镇流华湾革命基地开展“讲好资兴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践行时代使命”红色论坛,活动由资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曹含勇主讲。曹含勇围绕资兴地区的抗战故事,详细讲述了资兴苏维埃政权建立的艰辛历程,并重点阐释了以曾希圣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爱党爱国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引导青年一代厚植本土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
实践团成员指导社区学生制作小红旗
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学生于当地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在资兴市东江街道凤凰路社区远程教育室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传承红色温度,勇担时代责任”红色论坛。论坛聚焦发生在1934年资兴市黄草镇长兴瑶族村的真实历史事件,通过讲述一件军大衣所承载的深厚军民鱼水情谊,生动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坚定意志。主讲人鼓励孩子们学习红军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此次红色论坛系列活动面向小学生、中学生及大学生等不同群体,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相互呼应。实践团以资兴本地红色人物的成长轨迹为叙事主线,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采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展示等多样形式,有效提升了红色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活动有力推动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涵养青少年家国情怀,传承湖湘红色精神,促进资兴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贝 林愉霏 吴晨希
责编:成俊峰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